“九桥溪水漾”,是龙潭镇八景之一。民谚对龙潭八景描述:“上有黄龙漂滩,下有猫儿镇潭;左有悬岩挂榜,右有龙洞堡山;水急燕子滩,九桥溪水漾;两百年的土地堂,罗汉岩守江西潭。”
九桥溪上一条澈清的溪水,从青华邬家坡山下李家洞流出。这条不大不小,常年不涸的溪水,像条白色的飘带,穿过古镇之身,把镇分成两段,再流进了龙潭河中。以利百姓通行,古人便在这条溪沟上面,架上九座石拱桥。不知何年开始,这条溪沟就叫上“九桥溪”。
沿溪两岸畔,住宅多户,溪流丛树间,鸡犬相闻,早晚砧声,朝雾晚霞,风景清幽,直至龙头嘴上码头,溪流不息,澄澈碧漪、怪石嶙峋、花木扶舒。沿溪人户修造于丛树修竹掩荫中,桃李傍宅,杨柳拂溪,暮春三月,鸭泛碧波,鱼翔浅底,流水潺缓,环境清幽,别有风致。
王家大院
九桥溪旁,古人们利用其地理、山势、水溪,有钱大户沿着此溪建造了深宅大院,高墙楼阁,前铺后院,既利经商,又宜居家。家产稍少的人户虽修不起大院豪宅,也靠九桥溪旁修起民宅,有平房,有一楼一底,既可做小本生意,又可观溪景,招引文人墨客,谈经赋词,培养子弟,修心养性,安居乐业。
九桥溪旁现保存完好的王家大院、吴家大院、胡家院子、冯家院坝、张家房子,其风貌、其院落、其格局、其特色,其气势无不代表古代明清建筑风格,也可见九桥溪当年的繁华景象。
吴家院子
九桥溪旁的水井,不仅养育着溪旁的人家,镇上沿溪周围市民饮水,都由九桥溪水井所供给。如王家大院门前的王家水井、龙头桥边的八角井,均清澈透亮,清甜解渴。
王家水井还有短石墙栏着,石条铺其上,题为“龙泉井”,曾有翠柏、丹桂各一株,虬枝交叉,掩荫井上,侧一拱洞石桥,溪流穿逝其下,溽暑乘凉,小坐其间,听淙淙之水声,闻啁啾之鸟语,令人神清气爽。
龙头桥左右两边各一口“八角井”,称为龙眼。左边一口因多年干枯,上世纪50年代修公路时被填埋;右边一口“八角井”,大井内套小井。泉水丰盛时,众人挑大水井的水饮炊,枯水干旱季节,井水退至井中小井,众人则跳下大水井,担井内小水井的泉水饮用。井水冬暖夏凉,夏天,井水是天然的矿泉水,街人及赶场路人均饮井水解渴,做冰粉凉爽。
八角井
“八角井”的下方较低的位置,则有四方形与长方形水井各一口,则用来专为洗菜、淘米和洗衣服之用。
溪水再往下流,便是九桥溪上的黄路桥。黄路桥是两层桥,著称“桥上桥”,在溪边及桥下可见。古人为什么要在此修上桥上桥呢?耐人寻味,猜测不止,也可能是先修下面的桥,若干年后再修上面的桥,或者修桥上有意修建“桥上桥”,供行走,供观赏……
九桥溪溪水虽小,但长流不涸,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客居溪上的百姓,上百年来,由于九桥溪钟灵毓秀之气,滋养出了王大章、王勃山、陈德元、王剑虹等知名人物。
九桥溪是厚厚的一部历史书,先人们以九桥溪为自豪,并称自己为九桥溪人。如留日归来的早期同盟会员,民国四川省议员、两任省立五中学校校长陈徳元先生,除教书外,还是一位著名书法家。凡写文章或书写对联、匾额等,落款处必写上“九桥溪陈徳元”。
长长的青石板街道、无数的明清建筑,印子屋的院落,高高的封火墙大院,万寿宫、禹王宫、龙王庙……九桥溪畔从古至今遗落传说、故事无数,让人魂牵梦绕,心神飞往。一草一木,一砖一瓦,岁月蹉跎,青山依旧。
作者:吴绪沛
坐标:龙潭镇龙泉社区
编辑:冉伟男